2025-01-25
首頁 » 溪計畫3.0集結長輩孩子演出「雨怪溪(k)落去」野臺戲

溪計畫3.0集結長輩孩子演出「雨怪溪(k)落去」野臺戲

【記者 青山/嘉義報導】

由嘉義縣政府綜合規劃處、嘉義縣溪口鄉公所大力支持的「溪計畫」已邁向第3年。今年度將在2月11日(六)與2月12日(日)舉行2場成果展演,將由溪口孩子與在地的長輩共同創作演出號稱最「土」的野台戲–「雨怪溪(K)落去」,參與的演員從五歲到八十幾歲,集結溪口各國小的孩子,也有新移民媽媽帶著孩子一起演出。
從去年8月開始,故事以溪口的「溪」作為主軸,採集長輩過去對溪流、節慶等生活記憶,再加上溪口好朋友-「台灣特有種諸羅樹蛙」、布袋戲等元素,成為在地原創的戲劇。2月11日第一場演出特別選在三疊溪旁的林地,跳脫制式的舞台,以現地的桃花心木為背景在向晚時分進行演出,讓大家體驗農村劇場的獨特氛圍;第二場的演出在溪口信仰中心「北極殿」的老戲台上演出,要讓鄉親回味古早廟口看戲的記憶。
農村雖然沒有專業的劇場資源與設備器材,但溪計畫將農村裡的五金行、老布行、店家的回收物、地方植物等當作主要的材料庫,所有的道具、服裝均取材自在地再加以轉化。農家常用的塑膠水瓢、棉布工作手套經過加工後就成為最「野」的裝扮,溪口最強的竹編技藝、布袋戲產業也都成為這齣戲強大的支持系統。

長輩生命故事採集與創作長輩生命故事採集

<圖片說明:長輩生命故事採集與創作>

縣長翁章梁表示:「溪計畫是一個深度挖掘農村土地價值的行動,溪計畫1.0帶著大家重回老街,看見農村市街作為「生活博物館」的價值;溪計畫2.0帶著孩子探索農村的多元豐富,我們因為更清楚自身價值而不再焦慮;現在來到3.0了,將透過這齣農村原創戲劇帶著農村大小朋友走出去,未來將到都市進行演出與對話,產生更大的影響力」。
綜規處處長郭凱迪也表示:「溪口的地方力量令人感動,這樣一種緊密與土地產生連結、挖掘自身DNA的創生實驗計畫,有別於直接切入產業經濟的執行思維,期待未來深入串接地方的工藝、偶戲產業,慢慢走出一條不同的路。」
在元宵節過後的週末,2月11日以及2月12日,誠摯邀請對農村議題感興趣的朋友以及嘉義鄉親一起來觀賞這齣集結眾人心力、最富有「土地氣質」的野台戲–「雨怪溪(K)落去」。此外更特別邀請溪口國中口琴四重奏、溪口清義堂官將首參與演出,現場也會展示戲劇發展的脈絡,孩子設計的道具以及由長義閣掌中劇團和陳明山布袋戲佈景工作室所提供的布袋戲偶、佈景…等作品,相信會讓大家對農村的力量感到驚艷。

參觀在地布袋戲產業

<圖片說明:參觀在地布袋戲產業>